運營了26年的溫州市鹿城區白馬服裝市場,是溫州最早的商貿市場之一。
  112家攤位“扎堆”在近3000多平方米的面積里,其中超過2000平方米屬於違法建築。事實上,市場辦過審批手續的只有一幢9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而審批的期限也已經過期。
  為什麼這個市場能堂而皇之地成為“釘子戶”?隨著全省“三改一拆”專項行動的深入,這個市場將何去何從?
  市場消防隱患令人擔憂
  周邊綠化建設遭遇阻礙
  中午時分,溫州鹿城區白馬服裝市場的顧客明顯少了許多,趁著這段閑時,商戶們抓緊時間忙著扒幾口飯,穿行在市場里,處處是撲鼻的飯菜氣味。
  “好多年前就說要拆,但真正要拆掉,可不容易。”聽說記者來問市場拆除的事,經營絲襪攤位的商戶張女士嘴裡嚼著的飯菜還來不及咽下,話已脫口而出。
  其實,除了踏了違建的“紅線”外,這個老市場消防隱患也著實令人擔憂。
  一圈走下來,記者看到,商場里最小的攤位面積大約只有3、4個平方米,最大的攤位也不過10平方米左右。借用顧客的話說,整個市場“衣服擠著箱包,襪子擠著帽子”。
  為了消防安全,市場還專門成立了消防隊,晚上關張後統一拉閘斷電,但即便如此,大小火災還是時有發生。
  除了消防隱患,阻礙九山河的綠道建設是這個市場被溫州市民詬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鹿城區作為溫州的核心主城區,眼下的綠化覆蓋率已達35.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1.2平方米。“現在我們都習慣了沿河有綠道、出門有綠地的生活,但就是因為這個市場,我們這裡要建的綠道遲遲不見身影。”家住九山河邊的張小姐埋怨。
  原來,鹿城區早在兩年前就計劃沿九山河建一條綠道,但被齊河而建的白馬服裝市場硬生生地阻斷。
  老市場為何難拆
  關鍵在於背後的利益博弈
  連日來,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市場之所以這麼難拆,關鍵在於市場牽扯的種種利益。
  市場目前的所有單位——溫州市工業投資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鄧德勝告訴記者,作為白馬服裝市場的主管單位,工投集團贊同市場按照依據法規政策完成違建拆除整改,“但目前市場承擔的解決企業職工的收入及就業問題,確實是集團無法解決的實際困難。”
  例如,這個只有三分之一個足球場大的白馬服裝市場,年營業額超過4000萬元。一些經營戶擔心離開了這個市場,生意也跟著散了;另外,作為原溫州市鋼木傢具廠改建的市場,白馬服裝市場年租金超過200萬元。這筆錢解決了原企業職工的收入問題,也為他們提供了部分安置崗位。“沒有這個市場,很多人的飯碗就沒了。”鄧德勝說。
  鹿城區委書記表態
  再難的“硬骨頭”,也要啃下來
  鹿城區“三改一拆”辦副主任劉玉和告訴記者,為了拆除該市場,鹿城區一年多來一直在嘗試與市場現在的所有單位以及經營戶代表溝通協商,但結果並不如意。
  當記者問及鄧德勝具體的拆除時間時,他表示不能確定。同時,他提出,希望能由上級部門出面協調,把問題涉及的各部門各單位召集在一起,一塊商量出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推進問題的解決。
  “再難也要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鹿城區區委書記王立彤表示,接下來,鹿城區將與相關主體積極協調,儘早拆除其違法建設部分,完成該區域的游步道和綠道建設。在此期間,鹿城區將首先針對市場存在的各種隱患進行嚴格監管和整治。
  昨天,截至記者發稿時,溫州市工業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表態,白馬市場將在5月底前,對違建部分全部拆除,並按照相關要求,對消防措施整改到位。本報對此事也將繼續關註。
  (原標題:溫州市區難“拆”的服裝市場背後是一場利益的博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kevoljf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